145  
查询码:00003997
院教函〔2025〕70号 关于规范“大商科”校本课程置换工作的通知
作者: 教务处 于 2025年08月13日 发布在分类 / 校内通知 下,并于 2025年08月13日 编辑

各教学单位:

      “大商科”校本特色课程是彰显我校“懂专业、会管理”应用型人才特色的重要支撑课程,为进一步规范相关课程开设,推动专业教育彰显商科职业素养特色,强化学生“五会”能力培养,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置换范围

      置换课程原则上仅限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所开设的课程(不含专业任选课程,限选课程除外),在课程目标中能够体现“会说话、会写作、会算账、会合作、会做事”相关能力,有利于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商科职业素养,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与大商科教学部开设的相关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可申请进行课程置换(要求拟置换课程的学分数不低于下述可置换课程范围内所列课程的学分数,仅限一对一课程置换),可置换范围如下:应用文写作(2学分)、沟通与组织协调(1学分)、团队建设与管理(1学分)、营销策划与公关宣传(1学分)、财会思维与管理决策(1学分)。

此外,经济管理类专业可根据国家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情况,申请置换下列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商科+”课程:应用文写作(2学分)、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1学分)、新媒体运营与管理(1学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1学分)、晋商文化(1学分)。

       二、课程置换原则

    (一)目标等效原则。置换课程之间原则上在课程目标设置上,特别是在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方面存在一致性或相近性,能够有效落实“会说话、会写作、会算账、会合作、会做事”的能力培养目标。

    (二)交叉融合原则。置换课程之间应加强交叉融合,共同研究解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如何融入通用商科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充分体现不同专业学生发展所需商科素养和能力的针对性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和有效性。

      三、课程置换流程

      课程置换工作原则上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修订期间完成,方案运行后不再作调整,按照以下流程办理课程置换:

    (一)置换申请

     由二级学院统筹所属各专业意见后向教务处统一提出课程置换申请,申请材料包含:课程置换申请表和置换课程教学大纲。

    (二)置换审核

     教务处组织大商科教学部及相关学院在充分考虑课程性质、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学分及支撑毕业要求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置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明确课程置换意见。

    (三)置换审批

     形成课程置换审核意见提交分管教学校领导审批,教务处备案后,及时通知大商科教学部和相关二级学院做好后续课程管理工作。

      四、课程置换要求

    (一)加强课程置换管理

      “大商科”相关课程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撑载体,各二级学院要提高认识,加强课程置换管理,原则上“非必要不置换”。确需置换的,在充分结合专业类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各类专业认证要求和现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置换基础的课程进行申请。

    (二)加强课程统筹建设

      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学校开展“大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拟置换课程要与大商科教学部开展课程共建,切实将“会说话、会写作、会算账、会合作、会做事”的商科职业素养和能力落实到位,课程资料每学期结束后由相关教研室移交大商科教学部存档备案,作为学校“大商科”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材料。

    (三)加强联合教研活动

      拟置换课程所属教研室应在正式开课前与大商科教学部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主要围绕教学大纲修订、教学素材共享、教学案例研讨等方面开展,将通用商科职业素养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解决拟置换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通用商科素养方面培养不足的问题。

 

      附件:“大商科”课程置换申请表

 

                                                     教务处

                                              2025年8月13日



  附件:“大商科”课程置换申请表.xlsx




 推荐知识

 历史版本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备注
2025-08-13 08:46:34[当前版本] 教务处 创建版本

 附件

附件类型

XLSXXLSX

知识分享平台 -V 4.9.5 -w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