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质量理念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构建全面、高效、科学、合理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稳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基本理念。秉承“保持教育初心,助力学生成长”的质量保障理念,树立“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的质量观念,遵循“严明标准—全程关注—常态监测—反馈改进”的工作思路,全面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做到让教育教学更卓越、学生更有收获。
3.体系构成。从质保理念、质保机构、质量标准、质量管理、质量改进、质量文化六个方面全面构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健全质保机构,强化主体责任
1.决策机构。学校董事会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校长是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校务委员会负责教育教学日常决策。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对学校和教学单位教学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行使指导、审议、评价和咨询等职能。
2.执行机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各项工作的具体管理协调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与专项评估,收集反馈相关质量信息,同时对教学单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开展本单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具体工作,推动单位教育教学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并根据质量监控反馈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
3.监督机构。设立校院两级本科教育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咨询、监督与指导作用。校级教学督导组在分管校长领导下,面向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咨询、监督、评价和指导;各教学单位设立院(部)级教学督导组,负责本单位教育教学质量日常监控与自我评估。
4.保障机构。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协同支持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责充分服务教育教学、保障教育教学,确保学校师资队伍、教学经费、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图书资料、校园网等教学条件和社会资源等资源的配备充足,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三、完善质量标准,明确工作规范
1.人才培养标准。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定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专业建设标准。认真执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定期开展自检自查自纠,明确师资队伍、教学经费等基本教学条件,确保专业建设底线。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为抓手,引导专业紧扣人才培养质量主线,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3.教学管理标准。围绕人才培养主要环节,定期制定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提出具体规范和实施要求,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四、严格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监控
建立“5+X”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各教学环节质量管理。
1.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党政听课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监督和引导相结合、重在引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2.专业建设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评估,引导专业凝练特色,加强建设,追求一流培养质量;每年开展专业预警监测,对不达标专业实施专业预警或退出;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建立以产出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不断增强专业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3.在校生学业质量监控。实施学生学业预警制度,每学期对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学业危机警告,并及时给予帮扶和教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业指导和教育,促进学生提升学业质量。
4.毕业生培养质量监控。开展应届毕业生在校学习体验调研、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毕业五年后职业发展调研,分别从学生在校学习体验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校友评价多个视角收集汇总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策略、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5.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每年开展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基本教学状态监测和质量评估,推进教学单位统筹专业建设,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及时查摆问题,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学单位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6.教学专项检查监控。开展期初期中期末全周期专项检查,对各项教学准备、教师到课率、学生学习状态、考务安排等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教学稳定运行。定期或不定期抽取试卷、教学大纲、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某一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检查,查缺补漏,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质量改进,形成质量闭环
1.推进教育教学数据监测信息化。定期采集课堂教学督导听课监测数据、专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估监测数据、教学单位和学校基本教学状态监测数据等方面的监测数据,从课程—专业—教学单位—学校四个维度,实现对学校办学基础条件、专业综合发展能力、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四个层面的监测。
2.实行教育教学质量通报机制。每年通报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基本状态;编制教育质量工作简报,适时总结教学督导情况;每年开展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工作,及时反馈专业质量监测结果;每年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总结本科教学基本情况和改革成效,并接受社会监督。
3.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建立“检查-反馈-改进-检查”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做到检查有通报、评价有反馈、整改有落实、落实有核查,形成质量管理闭环。对于督导听课发现的教师教学质量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扶;对建设成效滞后的专业进行预警,对其实施限期整改或退出;对于各类评估、调查中发现的有关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和交流,责令制定整改方案,适时落实改进成效;对于评估、检查、调研、座谈中发现的管理及保障服务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整改,全力保障正常教学秩序。
4.加强招培就和校院两级联动。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三方部门联动,依据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招生计划与专业建设质量紧密挂钩;加强校院两级督导联动,校级督导员应定期与所督导学院的院级督导员开展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校级督导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1.深化质量保障意识。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广大师生员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保障理念,承担质量保障责任,将质量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具体环节,并将质量要求不断内化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在全校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2.完善本科教育教学激励机制。选树教育教学先进典型,扩大宣传影响力,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教师工作坊”等研讨平台开展教学研讨,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导,促进教师不断追求教学卓越;落实教学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山西工商学院
202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