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8号)的要求,建立并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联动机制,是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闭环管理的关键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共进,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建立跨部门联动组织机构
成立山西工商学院人才培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招生、教学、就业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务处、就业创业处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二、明确联动部门职责分工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是人才培养联动的核心监控与反馈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联动机制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向联动部门反馈毕业生就业数据,提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监督落实人才培养质量改进,为优化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支持。
(二)教务处
教务处是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毕业生就业数据反馈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指导各二级学院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教务处招生办是人才培养的源头部门,根据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提供的毕业生就业反馈数据,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科学制定年度招生计划,合理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
(三)就业创业处
就业创业处是人才培养的出口部门,负责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定期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及时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数据反馈给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为学校人才培养提升提供参考。
三、构建一体化闭环联动机制
(一)建立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
1.定期会议制度
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联动工作会议,部署阶段工作任务,研究解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联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定期召开内部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联动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各部门及时上传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3.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络机制,各部门在招生宣传、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就业创业等方面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明确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建立闭环反馈与改进体系
1.反馈循环机制
毕业生就业反馈数据定期向各相关部门反馈,形成"反馈-改进-跟踪"的动态循环机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各部门根据反馈数据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确保反馈循环机制闭环运行。
2.持续改进机制
建立评估机制,从组织效能、运行效率、改进成效对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机制。鼓励各部门和教职工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思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四、工作要求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联动部门根据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逐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二)设立专门工作联络人
联动部门设立稳定的专项联络人,联络人负责日常工作沟通与信息传递工作,及时传达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反馈本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三)加强沟通协作与配合
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沟通与协作。在涉及跨部门的工作任务中,要积极主动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四)注重数据安全与保密
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联动机制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学生信息、就业数据等敏感信息。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保密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相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山西工商学院
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