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查询码:00004258
白大褂的第一粒纽扣:我的求职起点 | 护理学院 吕佳豪
作者: 就业创业处 于 2025年10月10日 发布在分类 / 校内通知 下,并于 2025年10月10日 编辑

白大褂的第一粒纽扣:我的求职起点



      吕佳豪,男,2002年5月生,政治面貌为群众,2021级护理学一班学生,在校期间担任班长一职,大学四年荣获2022-2023学年优秀学生干部护理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毕业去向:山西省汾阳医院

      寄语:当我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站在三甲医院的病房里,才真正懂了“脚踏实地”这四个字对我们护理人有多重要。首先专业永远是底气,别总觉得“理论够了就行”——实习时多练一次静脉穿刺、多记一个应急预案,面试时被问“如何处理输液反应”就能更加从容地应答,实践不能靠运气,靠的是积累。永远记得“为什么选护理”,求职会有压力,可能会纠结“要不要选轻松点的岗位”,但当你想起最初想“帮患者减轻痛苦”的初心,就会更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三甲医院的忙碌,藏着更快的成长,也藏着我们对职业的敬畏。

      求职经历:

      我的护理学求职路:从实践到成长,终抵目标。

      作为一名护理学专业学生,我的求职路不算一帆风顺,但每段经历都成了通往目标的台阶,最终成功入职三甲医院。

      在校期间,我担任班级班长,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统筹协调与责任担当——组织同学参与护理技能竞赛、协助老师整理实习安排时,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更懂得“细节决定成败”,而这恰好与护理工作“严谨细致”的要求不谋而合。

      真正让我在专业上“站稳脚跟”的,是在省人民医院的实习经历。起初面对静脉穿刺、吸痰等操作时,我难免紧张犹豫,但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临床场景的倒逼,让我逐渐敢上手、敢实践:从第一次成功为患者穿刺后的安心,到熟练配合抢救的沉着,我慢慢褪去青涩。更重要的是,我养成了“不懂就问、遇题就研”的习惯——遇到特殊病例的护理难点,我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再结合教材和文献梳理思路,这种主动探索的态度,让我的专业认知远超课本所学。

      求职路上也有挫折:第一次冲击三甲医院时,我因准备不够充分,遗憾落榜。但我没有气馁,反而把这次失败当成“查漏补缺”的机会——重新梳理护理知识点,结合实习时的案例总结应对逻辑,还找同学模拟面试场景反复练习。正是这份针对性的复盘与学习,让我在第二次三甲医院招聘考试中从容应答,最终成功拿到录用通知。

如今回望,从班长到实习生,从失败到成功,每一步都让我更懂:护理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敢实践的勇气,更需要面对挫折时的韧性。

      经验分享:

      回顾我的护理学之路,从在校当班长锻炼的统筹力,到省人民医院实习练出的实操勇气,再到经历一次三甲考试失败后的复盘逆袭,每一步都为我入职新三甲医院打下了基础。而真正踏入岗位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想把这些“新鲜出炉”的入职经验分享给同样追梦护理的伙伴。

      入职初期,最关键的是快速完成“实习生”到“正式护士”的角色转变。实习时总有老师兜底,但正式上岗后,每一次操作都要对患者全权负责,遇到不确定的护理方案,不再像实习时只问“怎么做”,而是会带着自己查的文献、梳理的思路问老师“这样做是否更合适”,这种主动思考的习惯,正是实习时“遇问题就研究”的延续,也让我更快获得了科室同事的认可。

      其次,学会在忙碌中抓重点,兼顾“专业”与“温度”。三甲医院患者多、节奏快,刚开始我常因手忙脚乱忽略患者感受。后来我借鉴了当班长时“分优先级处理事务”的方法:先完成医嘱执行、病情监测等核心工作,再利用换药、巡视的间隙多和患者沟通——比如给老年患者解释用药时,会放慢语速、用“吃了这个药,咱们晚上能睡得更安稳”这样的通俗表达,反而减少了患者的焦虑,也让护理工作更顺畅。

      最后想强调,入职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求职路上一定要脚踏实地,操作过程中要牢记慎独思想,预祝各位求职路上顺顺利利,心想事成。



 推荐知识

 历史版本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备注
2025-10-10 15:57:50[当前版本] 就业创业处 创建版本

 附件

附件类型

PNGPNG

知识分享平台 -V 4.9.5 -wcp